电话:+86-513-88755311 邮箱:pf@pengfei.com.cn

回转窑轮带挡铁的复位加固处理

1970-01-01
1存在的问题 我公司Φ4.8×74m回转窑,一档轮带窑尾侧挡铁于2013年出现一块脱落,一直未处理。后相继又有挡铁开焊脱落,轮带偏移托轮向窑尾方向窜动,窜动量在50mm,严重影响窑安全运行。为此进行了定检加固处理,效果都不理想,运行一段时间仍出现挡铁脱落现象,于是利用2014年1月大修时间进行彻底处理。 2 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该轮带挡铁脱落原因分析如下: (1)定检或临停时间短,窑筒体温度高,焊接质量不能保证,而且挡铁受力不匀。 (2)挡铁与轮带端面,轮带内部与固定垫板润滑不足,产生干摩擦是导致挡铁脱落的主要原因。 (3)液压挡轮开停不及时,不能自动,挡铁单方面受力大。 处理措施如下: (1)轮带复位。用四块300mm×300mm×16mm的钢板均匀布焊在一档轮带窑尾侧距轮带500mm处,作为支撑千斤顶的底座。 将50t螺旋千斤顶放置在支撑底座上,向窑头方向顶轮带,见图1,顶出5~10mm;然后在千斤顶和轮带接触位置的筒体上,焊一个100mm×100mm固定支座,该支座要紧贴轮带侧面,目的是防止松顶后顶出的间隙自行复位。然后送掉螺旋顶,用辅传转窑,千斤顶位置在另外三个支撑底座上,重复上述步骤,完成一圈。再依次顶第二圈,第三圈,直至复位。   (2)焊接挡铁。焊挡铁前用氧气乙炔对挡铁进行打坡口,磨光机打磨露出金属光泽,用J507焊条烘干2h,直流反接,采用平焊一层都要清理干净药皮,防止夹渣焊不透,每一块挡铁加焊4个三角加固筋,以提高强度。 施工后,将焊接的所有底座等多余部分割除打磨,恢复原状。 生产过程中建议进行以下维护: (1)每班使用二硫化钼,对轮带端面两侧进行涂抹保证润滑,减少轮带与挡铁的摩擦和磨损。 (2)使用轮带专用润滑油,对轮带内部定期打油润滑,减少轮带内部与垫板的摩擦。 (3)恢复液压挡轮电气部分,使液压挡轮实现自动控制,避免回转窑在同一位置长时间运行。 经过此次检修后,运行至今再没有出现挡铁脱落现象,为窑的安全运转提供了保障。
查看详情

【干货】水泥磨台时产量低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1970-01-01
摘要:TNGG水泥厂二期水泥粉磨系统六七号磨机于2009年三月份先后开启投料投入正常生产,经过近五个月的运转,台时产量始终不尽人意,额定150t/h吨的台时产量始终在120~130t/h左右徘徊,比表面积尚能稳定在340~350m2/kg,根据这两台磨机的状况我们进行了细致的总结与分析,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使台时稳定在合同约定的产量,保证了考核工作的顺利结束。 一 磨机及级配的简单介绍: 1、TNGG水泥厂水泥粉磨系统设备采用的是Φ4.2×13m的中长两仓磨机,中间采用的是组合式隔仓板,双隔仓由篦板和盲板组成,中间设有提升扬料装置。系强制排料,流速较快,不受隔仓前后填充率的影响,即使前仓料位低亦能顺利的排料。所以便于磨内调整填充率和配球,非常适于头仓,特别是圈流磨。因为圈流磨物料量多,及时排出,使球料比不至于过大,以利于冲击力的发挥,但是双隔仓占得容积大,通风阻力大。辊压机采用的是HFCG140-80;打散机采用的是SF600/140;此打散分级设备是合肥院的专利产品。此系统磨机的钢球级配见下表:  表1 球磨机设备厂家提供的钢球级配   1 、生产期间两台磨机入打散机的溜子经常堵塞,堵塞严重时要停磨处理很长时间,打散分级机的转速已经提到800/min转左右,正常状况下分级机的转速控制在300~500/min转就可以轻松的满足生产。转速提的非常高但是稳流仓的料位仍然在缓慢上涨,不得不减料使其稳定在一个范围内,磨内喂不进去物料磨机基本属于空负荷运转状态。研磨体及衬板的消耗量很大,这种状况对设备的长期安全运转极其不利。入打散机内部检查发现,内筒锥体两排筛板堵塞严重,磨机的入磨物料主要是靠分级机风轮的风力分选,使细粉物料的运动状态改变产生较大的偏移落入内锥筒与外锥筒之间被收集入磨。粗颗粒的物料运动状态较小而落入内筒被收集,内锥体下的两排筛板筛下物料小于2mm的入磨大于2mm的返回辊压机继续挤压,其筛板筛下的物料占入磨物料的60%左右。提高风轮的转速来调整入磨物料,只能是占入磨比例的30 %左右,筛板堵塞入磨物料的量势必减少,打散机循环负荷加大,所以转速提的再高作用也不是很大,只能是损坏设备降低磨机的运转率。也考虑到把锥体6mm筛板更换为8mm的,但是考虑到一旦物料水分降低堵塞状况减轻磨机的现有级配将承受不了,所以没有对其更换。二 生产期间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2、同时对六七号磨机的入磨物料、出磨物料、选粉机回粗、B收尘的物料、水泥成品、在磨机运转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取样,做80um、200um、及比表面积以计算磨机的循环负荷和选粉机的选粉效率。测量结果见下表: 表2 六七号水泥磨各点物料筛余一览表 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六七号磨机的运行状况尚可循环负荷适中,六号稍微偏高一点,磨机和选粉机作为闭路粉磨系统的两部分是互相联系和影响的,维系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循环负荷。从选粉机的角度来说,希望选粉效率要高,而选粉效率随循环负荷的增大而降低。但从磨机的角度来说,则必须增加磨内料球比,加大磨内物料流量,才能达到较高的粉磨效率。如果循环负荷过大,磨内存料过多,降低了研磨体的冲击力,反而会降低磨机的粉磨效率。这就要求必须选择一合适的循环负荷,在成品细度一定的情况下,必须保证适合的出磨细度,水泥成品中3~30um的细颗粒要有一定的数量,才能达到较高的质量和产量。所以循环负荷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六号辊压机的工作状况不是太理想,从入磨的筛余可以看出,正常入磨物料80um的筛余在60%左右为最佳,所以六号辊压机需要做一下调整。调整前的工作参数:辊压机的左右侧液压压力分别为7.5Mpa;活动辊电流26A,固定辊电流27A;左侧辊缝23mm右侧辊缝15mm;两个辊缝不同是由于位移传感器设定的参照物不同,所以测定值有所差异,再者粉碎作用主要决定于粒间的压力而不决定于两辊的间隙。调整后的工作参数为:工作压力调整到8.0Mpa;辊压机电机电流上升2个安培。调整后打开观察门观察挤压效果良好料饼密实。七号磨机整体比表面积偏低,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但辊压机工作状况良好,说明水泥磨前面的设备工作状况正常。 三 水分测定与筛余曲线绘制 1、水分的测定 (1) 我们对六七号水泥磨使用的原材料进行了水分测定,样品的取样地点是二期水泥配料站。测定结果见下表3: 表3 不同物料水分测定值 2、七号磨机的筛余曲线入磨物料的综合水分1.83%明显偏高,大大的超过了磨机所允许的1%的指标,因为入磨综合水分的偏高使得入打散机溜子经常堵塞,内筒筛板堵塞严重,造成打散分级设备工况恶化循环负荷加重,使磨机的产量和运转率大大下降,随要求品保要严格控制进厂的辅材水分努力降低入磨的综合水分。 鉴于六七号磨机的状况,我们对两台磨机停磨进磨观察,六号磨机内两仓料球比过高,进磨后看不到钢球,物料高出一个钢球的高度,正常情况下钢球应该高出料面露出半个钢球为最佳,随现场测量计算六号磨一仓填充率为28.7%二仓为29.0%;七号磨机进磨观察一仓钢球露出料面一半,说明填充率应该是可以的,测量计算一仓的填充率为31.2%二仓为29.2%;这种磨机的最佳填充率一仓为30%左右二仓为31%左右。随取七号磨样做了磨机的筛余曲线,磨机均采用急停的停磨方式,入磨共取样品24个做80um和200um的筛余。见图1。 图一 七号磨机的筛余曲线  1~8号为一仓,9~24号为二仓 图2 一仓的200um的筛余曲线图    (1)从以上的两个趋势图可以看出七号磨机的一仓粉磨能力还可以,特别是200um的筛余趋势图,筛余下降明显。说明一仓钢球级配和理粉磨能力正常。  (2)从二仓的趋势图观察,二仓前段筛余下降不是很明显,但趋势尚可,后段曲线平稳段长度适中,说明二仓的后段研磨能力还可以,整体研磨能力稍需加强,从上面的比表面积可以看出。需要补充部分小的的钢球,来增加二仓的整体研磨能力,减缓物料在磨内的流速,增加其粉磨时间。 (3)从七号磨机的两仓筛余由36.2%下降到9.09%,合计下降值为27.11%说明磨机的整体研磨能力还是可以的。 (4)由表2可以看出七号磨机的B收尘物料比表面积265m2/kg有些偏低,而我们在现场取样时发现B收尘的料有不少的量直接进入了成品输送斜槽,控制物料流向的三通阀板关闭不到位,造成部分的B收尘物料直接进入成品斜槽,从而导致了成品比表偏低,如果此物料比表高的话就可以部分或者全部直接进入成品,偏低就要入磨继续粉磨,我们现场把三通阀板打开整修让其关闭自如,避免漏料进入成品斜槽。 (5)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决定给六七号磨机加球,六号一仓:φ40:5吨;二仓:φ17:3吨;φ15:5吨;七号二仓:φ17:3吨;φ15:5吨。 四 实物检斤: 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及调整工作,两台磨机的运行状况也更加的稳定,比表也能达到品保的控制指标,粉磨P.O42.5级水泥水泥按照合同的约定,台时必须达到137t/h的产量稳定运行24小时,但是产量还是在130左右徘徊稍提产量比表面积就会降低,最后我们做了一下实物检斤,在入磨皮带76.23-7取料两米称重计算其实际产量,中控台时显示130t/h,而现场实际检斤台时在145t/h比中控高出15t/h。问题原因查出后业主也对熟料秤进行实物检斤,结果和我们标定的完全一样。随对熟料秤进行重新的砝码标定。产量稳定在137t/h比表面积合同要求340m2/kg,实际比表在365m2/kg左右全部合格考核顺利结束。 五 结语: 生产性能考核是一项细致而又繁琐的工作,在生产中要对任何一个操作参数、工艺布置、现场所有设备的运转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及时的查找出故障隐患,发现问题快速解决,为设备达标创造条件,确保考核工作的顺利结束。
查看详情

立磨运行的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1970-01-01
一. 立式磨机振动的原因及处理:   1. 测振元件失灵:    磨辊刚降下便出现振动,操作各程序和个参数都正常,而且现场并没有感觉到振动,后经检查发现测振仪松动,重新拧紧,开磨正常。  测振仪松动是常事,这时中控操作画面各参数均无异常,现场无振感。预防发生此事要求平时巡检多注意,并保持清洁。    2. 辊皮松动和衬板松动    中控振动偏大,现场发现磨内出现有规律的振动和沉闷的声音,紧急停磨,入磨检查各夹板螺栓均无明显松动,磨内有无异物,一切正常,进磨才发现一辊皮松动。  辊皮松动是振动很有规律,因磨辊直径比磨盘直径小,所以表现出磨盘转动不到一周,振动便出现一次,再加上现场声音辨认,便可判断某一辊出现辊皮松动。  衬板松动,一般表现出振动连续不断,现场感觉到磨盘每转动一周便出现三次振动。 当发现辊皮和衬板有松动时,必须立即停磨,进磨详细检查,并要专业人员指导处理,否则当其脱落时,必将造成严重事故。    3. 液压站N2囊的预加压力不平衡,或过高或过低    当N2囊不平衡时,则各拉杆的缓冲力不同,使磨机产生振动。过高、过低则缓冲板能力减弱,也易使磨机振动偏大,所以每个N2囊的预加载压力要严格按设定值给定,并定时给其检查,防止其漏油、漏气,压力不正常。    4.喂料量过大、过小或不稳    磨机喂料多,造成磨内物料过多,磨机工况发生恶变,很容易瞬间振动跳停。因废料仓不能使用,开磨时吐渣直接入磨,降磨辊后振动偏大,同时表现料层厚度大,入口正压,这是因为开磨时吐渣多,加上皮带秤喂料,入磨喂料变多而造成。这时应大量减少皮带秤喂料,等吐渣正常后,再加至正常。  喂料量过小,则磨内物料太少,料层薄。磨盘与磨辊之间物料缓冲能力不足,易产生振动。立磨试生产时,因机械需要要求按70%喂料,则喂料偏小,这是试生产中立磨振动大的原因之一。所以可通过喂入大颗粒物料来保证磨机平稳运行。  不平稳物料使磨内工况大乱,易振动,要实现立磨操作的平稳,其重要因素之一是使物料平均平稳喂入。    5、系统风量不足或不稳    当窑减产至200t/h时,磨机一启动便产生大量吐渣,两分钟不到便振动跳停,以为热风口积料多,但清理干净后,磨机仍启动不起来。原因分析:因窑尾废气过来较少,磨机因风量不足而振动。这时只有要求窑加产,并尽量减少磨机喂料量,才能开启磨机。或增加冷气挡板开度(或循环风挡板开度)。  窑磨操作要求一体化。磨机操作会影响窑,同时窑操作也会影响磨机。有时窑工况不稳,高温风机过来的风量波动,同时也伴随风温变化,使磨工况不稳,易产生振动,这是可通过冷风和循环风挡板的调整,保证磨入口负压稳定,并尽量保证磨机的温度稳定,使磨机工作正常。    6、研磨压力过高或过低    立式磨机可以明显感觉到研磨压力上升对磨机振动的影响,当喂料量一定,压力过高,就会产生研磨能力大于物料变成成品所需要的能力,造成磨空产生振动。相反压力过低造成磨内物料过多,产生大的振动。    7、选粉机转速过高    试生产初期,转子转速一般不设定在最大。因为此时喂料量和风量都很少,当选粉机转速过大,易产生过粉磨,使磨内细粉增多,过多的细粉不能形成结实的料床,磨辊‘吃’料较深,易产生振动。所以磨机在没有达到设计的产量时,要求入磨物料的颗粒偏大,易于操作。    8、入磨温度聚然变化过高或过低    当高温风机出口温度发生变化,磨机工况就会发生变化,过高使磨盘上料床不易形成,过低不能烘干物料,造成喷口环堵塞等,料床变厚使得磨机产生异常震动。  出现这种情况通过调整磨内喷水,增湿塔喷水,或掺冷风、循环风、稳定磨机入口、出口的温度,稳定磨机工况。    9、出磨温度聚然变化的过高或过低    立磨一般都是露天的,环境对其影响非常大,当下大雨暴雨,使磨机本体和管道温度聚然变化,出口温度迅速降低,这是极易造成磨机跳停,必须进行迅速调整:升温、拉风、减料调整至正常。出磨温度同时受入磨物料多少、成分的变化而变化,变化大时,就需要调整喷水、喂料和各挡板开度来稳定。  出口温度过高,易出现空磨,物料在磨盘上形成不了结实的料床,产生振动,过低易堵塞喷口环等,也易产生振动,这时需要调整入口温度、磨内喷水,也可适量加、减产量。    10、喷口环堵塞严重    当入磨物料十分潮湿,掺有大块、风量不足、喂料过多、风速不稳等都会产生喷口环堵塞,堵塞严重时,使磨盘四周风速、风量不均匀,磨盘上料床也就不平整,产生大的振动。这时需要停磨清理,再次开磨时要注意减少大块入磨,增加风量,减少喂料,同时保持磨工况稳定,防止喷口环堵塞。    11、入磨锁风阀影响    当锁风阀堵塞,无物料入磨,则造成空磨因而会产生大的振动。 当锁风阀漏风,也会产生异常振动。   12、磨内有异物或大块    平时要注意磨内各螺栓是否松动,各螺栓处是否脱焊,包括锁风阀。荻港和池州都曾出现三道锁风阀壁板脱落,而引起磨机振动。当发现有大铁块在磨内时,应及时停磨取出。即使他不影响振动跳停,也会对磨机造成伤害,例如对挡板环的损坏。因磨机产能大,一般铁块不容易发现,最后破坏了挡板才知道。  大块入磨,除了可能堵喷口环外,还有可能打磨辊,产生振动大,所以要杜绝大块入磨。     二、立磨细度跑粗的原因及处理   1、选粉装置的转速调整不当    调整选粉装置转子转速是最普通的调整细度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通常改变细度:首先想到的是调整其转速,跑粗时则增加转速。    2、通风量过大    在试生产中,用热风炉或投料较少时,磨机内部通风小,选粉机转速设定为70-80%,细度基本就可以达到。随着窑尾热风的增加,磨内通风增加,EP风机挡板加大,细度就会上升,这时应逐渐加大选粉机转速,保证细度合格。  例如:当窑投料至满负荷时,窑尾风量很大,甚至出现EP风机开到100%,磨入口还是出现正压,这时细度容易变大,即使选粉机加至极限也不能使细度合格。这时可以考虑开磨旁路挡板,但这种方法比较危险,易使磨机跳停。所以必须小心翼翼,每开1%就得观察较长时间,保证磨机平稳运行,在一定的范围内可降低细度,这种方法仅限于风量过大时。    3、研磨压力小    立式磨机压力可在中控给定,一般开磨时压力设定为最小,随着产量上升,必须逐渐加压,否则因为破碎和碾磨的能力不足,而产生跑粗现象。    4、温度影响    磨机出口温度快速上升,或保持较高的温度,出磨物料也可能跑粗,因为温度上升的过程中,改变了磨内流体速度和磨内物料的内能,增加细料做布朗运动出现偏大的物料被拉出磨体。这可能是窑尾风温、风量变化或入磨物料水分变化而形成的这时可调节磨内喷水解决。磨机与增湿塔串联的工艺线,可调节增湿塔喷水,在风量允许的情况下可掺循环风或冷风。  入磨不稳易使磨内工况大乱,风速、风量波动,造成间断跑粗。解决方法:稳定入磨物料量,保证适量的研磨压力,或适量降低产量。    5、入磨物料易磨性差    入磨物料强度和硬度大,或物料颗粒直径大,难以破碎和粉磨,加上停磨循环次数增加,最终表现为磨内物料过多,解决方法: a.改善入磨物料的易磨性和直径; b.适量加量; c.适量降低产量。    6、设备磨损严重    磨机长时间运转后,选粉装置叶片、磨辊辊皮、磨盘衬板、喷口环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这种磨损可导致磨机细度跑粗。  选粉装置、喷口环等平时要注意维护,损坏严重时要及时更换、修补。    7、设备故障而产生跑粗   选粉机坏,出现物料跑粗,在无法恢复选粉装置的一段时间内,操作员采用控制压力、风量、温度,使其细度降至21%左右,基本可供窑煅烧。  通常细度跑粗并不是某一种原因造成,同样降低细度也不是只用一种方法,可找出跑粗主要原因,针对这个原因,采取方法,并且可使用别的方法来弥补此方法的不足,以达到降低细度的目的。    三、入磨物料堵塞的原因及处理   回转阀堵塞后,清理都非常危险,十分费力,严重制约生产。堵塞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主要有下列几项:    1、 被卡石块    立式磨机回转阀,有时卡大石块,造成回转阀体不动作,但滑动联轴节的特殊功能使电机并立即跳停,造成入磨皮带继续运转而堵料,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减少入磨物料中的大块。 平时生产中因锁风阀的机械故障而产生堵塞的现象不多,但不排除可能性,所以在平时要注意对其保养和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料粘度大,潮湿易积料   原料磨入磨物料由多种成分组成,每种成分水分、粘性都不同。矿山早期开采的石灰石表面一层,非石灰石物质含量偏高,这批物质颗粒小,粘性强,水分大时容易积料。
查看详情

水泥厂设备故障的应急处理案例

1970-01-01
水泥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设备突发故障,此时由于未到计划检修时间或没有备件,往往需要对设备故障进行应急处理维持生产的正常运行,以等待计划停机检修或备件。本文介绍几个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案例,与同行交流探讨。 1 MPS5000B立磨辊体磨损后的应急处理   MPS5000B生料立磨每个磨辊有12块衬板,挡圈是一个整圈,压板共24件,每块衬板由挡圈及2个压板固定,衬板安装示意见图1。 图1 磨辊衬板安装及辊体磨损示意       2013年7月份,磨机运转过程中,中控操作员发现磨机振动值及电动机电流稍有升高,但波形出现规律的峰值,并且两者的峰值基本相对应;到立磨旁边听磨机声音,由于噪音较大基本听不出什么异常。根据经验,分析认为是磨辊衬板松动后周期性冲击磨盘,造成磨机振动及电动机电流出现周期性的峰值。   利用库满停机检查,发现有一块磨辊衬板的2条固定螺栓松动,紧固螺栓后用撬杠仍可以撬动衬板。此时分析认为可能是这块衬板与辊体接触面处出现较大磨损、变形,衬板固定不牢固。用塞尺测量接触面A、B处间隙,B处接触面符合要求,A处有5mm间隙。拆开衬板后发现,该衬板下面的辊体磨去10mm左右,辊体在靠挡圈侧及压板侧分别形成宽约5mm及25mm的翻边(见图1中翻边1及翻边2)。其他11块衬板及对应的辊体正常。由上述检查可知,辊体表面的磨损及翻边造成了衬板固定不牢固。   按照正常程序修复辊体需要2天,时间不允许,只得应急处理:用氧气割掉2个翻边,磨光机修磨接触面及气割处毛刺、高点;在A处接触面垫5mm厚的Q235钢板(见图2),长、宽根据具体位置定,使衬板稍向压板侧移动,定位稳固,然后紧固衬板固定螺栓。 图2 磨辊衬板应急处理后示意   经以上处理开机后,磨机振动及电流恢复正常,磨机运转1天、2天、4天、8天后定时按图纸要求停机紧固衬板固定螺栓,以后每月检查紧固螺栓,正常运转至年底大修,说明上述应急处理是可行的。 2 MPS5000B立磨边衬板固定螺栓频繁断裂的应急处理   生料立磨工作时,磨盘衬板和边衬板会发生正常磨损。当边衬板磨损到Φ57孔时,边衬板固定螺栓会受损断裂。此种情况下,若只是更换边衬板,新边衬板与磨盘原有衬板表面形状不一致而形成台阶,立磨开机后易产生振动。为此,我们对固定螺栓损坏的边衬板现场应急处理,维持边衬板的使用,具体方法:   拆除边衬板螺栓,用磁力钻平钻头将Φ57沉孔钻深,深度由25mm加深到55mm,螺栓长度由M100缩短到M70(见图3)。这样处理后,磨辊及物料摩擦不到边衬板固定螺栓,生产得以维持正常进行。此方法也可用于新边衬板安装时。 图3 立磨边衬板磨损螺栓沉孔加深 3 皮带机减速机高速轴漏油的应急处理   立磨入磨皮带机运转过程中,发现减速机高速轴漏油。利用库满停机时间拆开高速轴压盖,发现骨架密封唇边磨损,高速轴表面磨损出宽3mm、深0.40mm的沟槽。对此,我们采取应急处理:   骨架密封厚度15mm,拆下压盖用车床将骨架密封挡边车薄5mm,压盖密封槽深度由18mm加深到23mm(见图4)。此法使得骨架密封在高速轴上的安装位置向外移动5mm,避开高速轴上的沟槽。经此处理,解决了漏油问题,可以正常生产,等到计划检修停机时,再彻底处理高速轴上的沟槽。  图4 皮带机减速机高速轴的密封 4 预热器旋风筒锥体测压管负压低的处理   5000t/d生产线双系列五级预热器的C5旋风筒锥体负压一般是-2200Pa,运行中发现,C5A负压正常,C5B负压-800Pa左右且波动较大,C5A及C5B旋风筒温度等正常。检查测压管路后拆下测压管路上的丝堵,用钢筋捅原Φ32钢管内部后,C5B负压达到-1300Pa左右,但短时间后负压又降低。分析认为,是原钢管局部磨透后被物料部分堵塞,造成负压偏低。   常规解决方法是打掉原Φ32钢管周围浇注料后更换原Φ32钢管,这需要长时间停窑。我们采取了应急处理:   拆下四通及法兰,在Φ32钢管内部套装Φ25钢管,Φ25钢管上端与法兰焊接,下端与原Φ32筒平齐(见图5)。这样处理后,预热器C5B旋风筒负压正常。 图5 旋风筒锥体测压示意
查看详情

石灰回转窑烘窑操作规程

1970-01-01
一、要提供的原料、燃料及能源  (1)原料:石灰石,CaO含量>50%;石灰石粒度20-50mm; (2)燃料:煤粉; (3)水:0.4t/t石灰; (4)电:40kw/ t石灰; (5)氮气、压缩空气; (6)烘炉用木柴70m3;废机油200kg;柴油100L;棉纱100kg;石灰5t。 二、烘窑操作前需要提供的器具以及岗位人员 (1)器具:手持0-300℃红外温度测量仪1台;1t手拉葫芦2个;2t手拉葫芦2个;3t手拉葫芦2个; 5t手拉葫芦1个;25t螺旋千斤顶2个;32t螺旋千斤顶2个;50t螺旋千斤顶1个;300t油压千斤顶1个;氧气瓶15只;乙炔瓶5只;不同长度的钢纤、撬棍若干;钳工以及电工维修工具若干。 (2)岗位人员准备: 序号 岗位名称 定员 1 原料贮运筛分水洗系统   2 回转窑煅烧系统及煤粉制备工段   3 成品筛分贮运系统   4 公辅设施   4.1 操作工   4.2 配变电所及电工   4.3 化验工   4.4 维修人员   5 管理人员   6 工程技术人员     合计   三、烘窑前准备工作 (1)器具准备:手持0~300℃红外温度测量仪l台;点火用料:废机油200kg,木柴70m3。柴油100L;棉纱l00kg。 (2)燃烧系统煤粉烧嘴对接完成。 (3)燃烧系统各阀门组件检查合格.转动灵活。 (4)燃烧系统的阀门能实现操作且准确无误,流量及仪表显示正常。 (5)回转窑砌筑后负荷试车完成。窑头、窑尾与窑头罩,输送装置试车过程无异常现象。 (6)窑头冷却风机试车完成。 (7)预热器推头试车完成,进退灵活.无卡推头的现象。 (8)窑尾除尘以及窑尾风机试车正常。 (9)一、二次风机安装完毕,工艺管道安装完毕,电动阀门运行正常。 (10)循环水冷却系统安装完毕,各用水部位通水正常。 (11)所有冷却、煅烧、除尘仪表开孔完毕,仪表就位。 (12)烘窑所需仪表调试合格,显示正常.如窑头、窑尾温度、窑尾除尘进口温度等。 (13)煤粉系统运行稳定。 (14)烘窑前必须将预热器、回转窑、冷却器内的施工杂物清理干净。特别是设备连接部位的物料,以防杂物刮卡。 (15)冷却器下部装填石灰到风帽500mm以上以保护风帽和电振。 四、设备调试空运转时间要求 (1)液压站10MPa压力运行2h (2)回转窑空转24h (3)窑头冷却风机试运转2h (4)冷却器振动给料机运行1h (5)罗茨风机(一次风机、送煤风机)lh (6)煤粉离心通风机2h (7)煤粉计量输送系统4h (8)振动给料机1h (10)煤磨机8h (11)窑尾风机24h (12)窑尾除尘24h (13)水循环24h 五、点火操作要领 (1)点火前检查煤粉总管与助燃风总管是否关闭。 (2)打开窑尾风机风门。 (3)在喷煤管前1m处堆放适量的木柴,木柴上浇废机油,火把点燃。 (4)煤粉喷吹时,烧成带必须保持一定温度,在炉膛温度高于800℃时,喷吹煤粉,必须保持有明火。 (5)喷煤粉时,窑头附近严禁站人,防止煤粉爆燃伤人。 (6)点火前回转窑内必须要有足够量的明火,以确保点火安全。 六、烘窑操作要领 (1)所有浇注料以及耐火砖砌筑完毕后自然养生48h左右。上述条件具备后,根据工艺条件采用烘窑温度曲线进行烘窑。 (2)烘窑温度曲线有几个保温过程:一是重力水或是游离水的蒸发,要控制在100—150℃完成;二是结晶水的脱除,要控制在350℃完成;三是碳酸盐的分解,一般控制在650℃完成:四是结晶相的转变,控制在820℃左右完成。以上各阶段必须有足够的恒温时间。原则是结构越复杂,要求升温速度越慢,各阶段恒温时间越长。 (3)开启窑尾风机,检查各部仪表显示情况。 (4)检查清理完毕施工物料后,关闭预热器各捅料孔及各观察门。 (5)堆木柴在回转窑窑尾3m处。洒少量废机油和柴油点燃,从窑尾到窑头分四段烘窑,到窑头点燃木材时,根据升温曲线烘窑。 (6)在确认木柴窑内燃烧正常的情况,并且炉膛温度大于800℃时,逐步喷吹煤粉,并观察直到正常为止。 (7)点火烘窑前开启主风机的风门。 (8)当窑尾温度达到200℃时,开始断续转窑,每隔2h转1/3转。 (9)当回转窑窑尾烘窑温度达到350℃时.开启除尘前的冷风阀进行配冷风.确保除尘入口温度小于200℃。 (10)当回转窑窑尾烘窑温度达到450℃时,开始向预热器料仓供料,料仓内石灰石上料位按照正常料位进行控制,达到料位后自动停止供料。 (11)当窑尾温度达到500℃时,开始间断转动回转窑,每隔1h转1/3转。 (12)当窑尾温度达到600℃时,液压推杆开始间歇供料。开始采用物料烘窑,目的是兼顾冷却器部分的烘窑质量。 (13)当窑尾温度达到700℃时,开始连续转窑,转速0.33r/min。 (14)当窑尾温度达到800%时,开始以推杆间隔时间90s投料,开启除尘,此时烘窑结束,按正常操作方法投入生产。 (15)开始烘窑后,每间隔1h测定记录一次烘窑温度,并在预先拟定的烘窑曲线上打点记录。 七、注意事项 (1)在烘窑前要保证有足够的烟煤煤粉供应量,并能保证质量稳定、流量连续,以确保回转窑系统热量分布合理、稳定。 (2)在烘窑过程中密切注意系统各处仪表的流量、温度、压力、显示情况;回转窑筒体各段表面温度;回转窑各组托轮接触面情况;回转窑电机电流,筒体上下窜动情况;窑头、窑尾的密封情况等。 (3)操作人员要控制好升温速度,500℃以前升温速度控制在20℃/h以内,500℃以后升温速度控制在50℃/h以内为好;并按照时间要求填写烘窑记录表,在记事栏填写当班烘窑的详细情况。 (4)在烘窑时,要保持烘窑曲线温度,严禁随意提高或降低烘窑温度。烘窑过程中应仔细观察耐火材料的排水情况。异常时。可经技术人员共同讨论对烘窑曲线做适当的调整。 (5)在窑头双色温度达到800℃时,开始喷煤。所有人员必须离开各观察孔、人孔、窑头、窑尾,防止气流及回火造成安全事故。 (6)在烘窑期间,管理人员以及岗位人员在设备巡视检查时,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和操作人员联系;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撤离并通知相关人员。 (7)烘窑过程中岗位人员要对设备各部轴承温度做重点检查。烘窑完毕投入生产之前,再对系统设备的润滑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润滑部位变质的润滑油及时补充更新。 (8)在烘窑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因设备原因导致的停窑,保证烘窑的连续性,以免对耐火材料造成损伤。 (9)烘窑期间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载好安全防护用品. 八、回转窑正常操作要点如下: (1)操作工要做到勤看火、勤联系、勤检查、勤研究,及时处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2)操作工要做到料、风、煤三者之间的平衡;了解回转窑的运行情况;根据石灰石的来料量,做到尽早加减风煤,做到预防为主,不烧大火,不烧低火,尽量稳定窑况。 (3)掌握燃料以及原料的变化规律,及时调整火焰长短与形状。 (4)控制好窑尾温度、窑头温度及二次风温的稳定。重点要注意烟室温度的变化。 (5)稳定热工制度,做到正常煅烧,控制人窑石灰石粒度均匀。 九、回转窑正常操作原料燃料及控制参数如下: (1)燃料消耗:煤粉3.75t/h。 (2)竖式预热器:顶部温度900~950℃,出口废气温度<270℃。 (3)回转窑:窑头压力-20Pa;窑尾压力-30—100Pa;窑头温度500℃;窑尾温度750℃;双色温度1200℃;回转窑电机转速800r/min。 (4)冷却器:出料温度<100℃。 (5)其它:除尘器入口温度<245℃,窑尾风机偶合器开度30%。 (6)根据原燃料情况以及白灰质量在热负荷试车过程中可对以上数据进行适当调整
查看详情

预分解窑烧成系统的技改

1970-01-01
摘要:烧成热耗是判断预分解系统是否先进的重要指标。但预分解系统是一个体系,其技改是一个创新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科学地的综合考虑。方法对了,成效就显著,但不一定能有最佳的效果。介绍了该厂5000t/d预分解窑熟料生产线烧成系统的技改,主要包括分解炉容积的扩大,三次风管的改造,物料下料点的改造等。改造以技改后,系统煤耗、热耗、产量等指标均有明显的改观。 0 引 言 笔者公司回转窑预分解系统为天津院设计的5000t/d在线预分解系统,采用双列5级旋风预热器+DD分解炉,配套Ф4.8×72m回转窑和119.3m2篦冷机,设计生产能力5000t/d,于2004年10月投产。经过8年的生产实践,产能已经远超过设计产量,实际产量5900t/d,标煤耗≥110kg/t-cl。现有预分解系统的生产及工艺数据见表1、表2。 但受当时烧成技术的制约,该系统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回转窑的基本运行状况以及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C1出口风温350~360℃,明显偏高,其余各级旋风筒温度梯度基本正常。 (2)分解炉出口温度890~910℃,C5旋风筒出口温度910~920℃。 以上两组数据明显偏高,是导致C1出口风温高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煤粉在分解炉内燃烧不充分,随气、料进入C5后继续燃烧换热,导致C5出口温度和整个预分解系统出口温度偏高;分解炉出口、C5出口及下料管温度倒挂。 (3)三次风分两路进分解炉,风量靠高温闸阀控制,不能均衡量化,造成分配失衡,影响分解炉内流场的稳定性; 三次风管在框架内的水平长度为34.4m,并有4个90?弯头,造成管壁衬料磨损、管内积灰; 三次风进口在分解炉直筒部位,喂煤点在进风口上部,占用了3m左右的直筒高度,减少了分解炉的有效容积。原三次风管接口位置在分解炉的锥体部分之上,占用2.3m高度的直筒,没有充分利用分解炉的有效容积,缩短了三次风在分解炉内的停留时间。 (4)各级旋风筒间的连接风管上的撒料装置安装位置偏高,物料进入换热管道后的的运动距离较短、气、料换热时间不充足。 当产量达到5900t/d时,分解炉容积不足,温度倒挂比较严重,预热器的换热交换功能被削弱,熟料烧成热耗增加。 1 技改方案 1.1 分解炉改造 原分解炉直筒高度只有22m,而且被三次风管接口占用了3m左右,总容积偏小,必须扩大分解炉容积。 加高后的分解炉保留大部分壳体,比原分解炉增高12.5m,原分解炉直筒部分有效容积823m3,加高后增加了467m3,比原有效容积增加了57%,达到1290m3。 熟料产量5900t/d时,原分解炉内气体停留时间为2.2s,加高分解炉后,气体停留时间为3.6s。 1.2 增设分解炉-C5旋风筒管道 分解炉加高后出风口位置向上移动了13m左右由于框架梁的限制,鹅颈管若设计成圆柱体,其截面积较小将不能满足要求,只能根据框架梁的位置把鹅颈管设计成长方体,才能获得大型截面积。 鹅颈管主体截面是5.4×4.4m长方形,总高度18m,有效容积330m3。增设鹅颈管后,熟料产量5900t/d时,管内气体停留时间为1.0s。 技改后,分解炉+鹅颈管的有效容积达到1620m3,比之前增加了97%。对煤粉燃烧、气固换热、和CaCO3分解率等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整个预热器的气体温度整体下降。表3   1.3 更换C5旋风筒蜗壳 原分解炉出风口与C5旋风筒通过平管道相联,增设鹅颈管后必须对C5蜗壳进风口方向进行改动。原C5旋风筒蜗壳是270?三心结构+等高锥体,偏心距450mm,这种结构形式在新建生产线上已不采用了。经推算,原C5旋风筒进风口有效截面积为8.1m2,熟料产量5900t/d时,截面风速为≥22m/s,明显偏大。新蜗壳采用三心结构+等角变高锥体,增大进风口截面积,使截面风速≤19m/s。配套的内筒也随之进行调整。 更换较大的蜗壳和内筒,降低了C5旋风筒的气体阻力,并使全系统的气体阻力降低。 1.4 改造分解炉与三次风管接口 将三次风管改为单路进分解炉,通过1台高温闸阀调节风量,将与分解炉接口位置移至分解炉锥体部分,偏心侧旋入炉。燃烧器的位置下移2m。原C4旋风筒分两路下料与分解炉接口,拟保留位置较低的下料点,弃用位置较高的接口。 技改后简化了工艺流程,三次风的风量容易控制。三次风管在框架内长度缩短为8.2m,且无急弯,减少了水平积灰段长度和气体阻力。减少了壳体表面散热和漏风点; 三次风管从分解炉锥体部位侧旋进入,与缩口分解炉底部上升窑气相遇,产生喷旋结合气流,有利于气、料、煤的混合;进风位置下移可增加气流在炉内的运动距离和气料煤混合换热时间;C4下料点和燃烧器的位置下移,增加了料煤在炉内的运动距离,等于又增加了2m的分解炉有效高度。 1.5 预热器部分改造 预分解系统的气体阻力主要是由预热器部分产生,经计算,改造后预热器直筒截面风速最大值为5.9m/s,各级风管截面风速最大值为16.6m/s,虽然相对于目前各设计院的设计值略大,但作为技改项目属于正常范围,不必对预热器部分做较大改动,仅在局部技改。 图4 (1)更换各级上升风管上撒料箱,降低撒料箱位置 原有的撒料装置底部距离旋风筒出风口2m位置,是出于防止物料撒入风管后“短路”落入旋风筒考虑而设计的。目前的产量为5900t/d,上升风管内风速大于设计值,对物料的悬浮能力增大,排除了物料“短路”的现象。技改仅更换为新型扩散式撒料装置,使物料分散更均匀,提高换热效率。 在保证内筒完整的情况下,物料撒入风管的位置尽量降低,这样可增加物料在换热管道里的停留时间。 (2)处理漏风点、检修各级锁风阀 由于经过长年生产,检修门、捅料孔、连接法兰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漏风,在技改时统一进行了处理。对各级锁风阀进行检修,有损坏的阀板全部更换。 1.6 窑头窑尾燃烧器 根据改造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及燃料特点,确定窑头采用性能先进的HP强涡流型多通道燃烧器替换现有燃烧器,分解炉采用两台三通道燃烧器,详细改造内容如下: (1)HP强涡流型大推力多通道燃烧器利用现有移动行走装置,现有送煤风机;更换窑头净风机,更换柴油点火助燃系统。 (2)分解炉采用两台三通道燃烧器替换现用的燃烧器。新增两台窑尾燃烧器净风机,利用现有送煤风机。 2 技改后系统运行情况(见表5) 3 项目效益情况 经过半年多的生产比较,窑台时产量由原来的238.25t提高至现在的251.06t。五级筒出口和下料管温度比分解炉出口低10-20℃左右,一级筒出口温度比以前低了20到30℃。 改造后,窑平均熟料烧成标煤耗由≥112kg/t-cl降为108kg/t-cl,吨熟料实物煤耗从147.61kg下降至142.25kg,下降了5.36kg,吨熟料工序电耗下降2.18度,吨熟料发电量降低2.87度,合计熟料实物煤耗降低5.36+2.18-2.87=4.67kg,按年生产熟料170万吨熟料计算,年可节约170 *0.00467 =7752吨实物煤。 4 仍存在的问题 (1)一级筒出口温度目前基本在335度左右,温度偏高,与设计要求的310度,还有一定的改造空间。 (2)原设计图纸中三次风管与分解炉接口位置存在拐角,生产实际中磨损较大。停机时已将侧面进风口拉直,目前使用情况较好。 (3)生产大半年以来,实际标煤耗为108-111公斤,与设计要求的106公斤有较大差距。 (4)改造配套备件中更换的翻板阀存在漏风问题,密封效果不好,在以后变更解决。 5 结 论 通过合肥院对烧成系统的技改,系统产量、煤耗,热耗等有了明显的改观,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