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86-513-88755311 邮箱:pf@pengfei.com.cn

大型磨机齿轮传动系统技术研究

1970-01-01
对于常规矿用磨机,国内外常采用的驱动方式有单边同步电动机 + 开式齿轮副驱动、单边异步电动机 + 减速器 + 开式齿轮副驱动、双边同步电动机 + 开式齿轮副驱动、双边异步电动机 + 减速器 + 开式齿轮副驱动等几种。研究表明,当磨机装机功率达到 20 MW 以上时,以上驱动方式已不再适用。根据国际公认的磨机驱动方式选用原则,装机功率在 10 MW 以下建议选用单边驱动;10~20 MW 建议选用双边驱动;20 MW 以上建议选用无齿传动,即环形电动机直联驱动。 对于 20 MW 以上大型矿用磨机,采用环形电动机驱动的优点是:磨机尺寸不受限制,其功率只与电动机设计能力有关,可以调速,没有双电动机驱动的载荷分配问题。但近些年通过对国外用户现场应用情况调研发现,环形电动机驱动,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电动机和控制系统造价高昂,对环境要求极高,结构复杂,需要专业的维护团队,备件需求量大,维护成本高,可靠性也有待提高。  相对环形电动机驱动,齿轮传动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如所需备件少、投资成本较低、结构简单及维护方便等,另外齿轮技术经过近百年的快速发展已日趋成熟,安全可靠。因此,为适应未来大型磨机的发展需求,摆脱对环形电动机驱动的依赖,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分别提出了四电动机双输入行星传动方案和双电动机多点啮合齿轮传动方案。笔者拟从传动原理、技术特点、加工难点和经济性等方面与原环形电动机直联驱动方案进行对比,探讨两种齿轮传动方案的可行性,为新一代大型磨机驱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1 传动方案及原理  针对提出的四电动机双输入行星传动方案和双电动机多点啮合齿轮传动方案,现以 φ12.2 m×8.8 m 半自磨机为例分别进行介绍。已知磨机基本技术参数如表 1 所列。 表 1 磨机基本技术参数   1.1 四电动机双输入行星传动  如图 1 所示,φ12.2 m×8.8 m 半自磨机主传动采用双边异步电动机 + 双输入行星减速器 + 开式齿轮传动方案。其中,电动机与行星减速器采用高弹性联轴器联接,行星减速器与开式齿轮轴组采用齿式联轴器联接,主传动开式齿轮轴组另一端与慢速驱动装置联接。 1. 异步电动机 2. 高速联轴器 3. 双输入行星减速器 4. 齿式联轴器 5. 开式齿轮轴组 6. 齿圈 7. 慢速驱动装置 8. 磨机本体 图 1 四电动机双输入行星传动方案   磨机主传动单电动机功率 6 MW,单边驱动为双电动机输入经行星减速器单轴输出,然后通过开式齿轮轴组驱动齿圈,单边驱动功率 12 MW,双边总传递功率 24 MW。该传动方案大幅度降低了电动机的单机功率,解决了大功率电动机采购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的问题;通过精确的电气控制技术,可满足双边四电动机驱动的同步性和均载性要求,并确保双边驱动平均负载不均衡系数小于 2%。当主机功率不太大时,也可将双边 (四电动机) 驱动改为单边 (双电动机) 驱动。该传动方案具有较宽的功率覆盖范围。 1.2 双电动机多点啮合齿轮传动   如图 2 所示,φ12.2 m×8.8 m 半自磨机主传动采用双边同步电动机 + 多点啮合减速器 + 齿圈传动方案,单边驱动单元传递功率 12 MW。其中,电动机与多点啮合减速器采用力矩限制联轴器联接,减速器与开式齿圈直接啮合驱动磨机转动。另外,力矩限制联轴器设置有制动盘,配备制动器,可用于更换衬板时的制动及运行过程中的紧急制动。   1. 同步电动机 2. 制动器 3. 力矩限制联轴器 4. 多点啮合减速器 5. 齿圈 6. 磨机本体 图 2 双电动机多点啮合传动方案   双电动机多点啮合齿轮传动,电动机功率相对较低,采购成本低;通过电气控制技术保证双边驱动功率不均衡系数小于 2%,同时多点啮合减速器内部设有机械柔性均载机构,保证啮合点均载;多点啮合减速器与齿圈直接啮合,取消了开式小齿轮轴组,结构更加简洁;取消了慢驱传动装置,通过变频控制技术可实现磨机的低速大转矩驱动;采用多点啮合技术,单边驱动功率可达 19 MW,双边驱动功率可达 38 MW,能够保证磨机有较高的装机功率。   2 技术特点 2.1 四电动机双输入行星传动   多电动机驱动是解决特大型磨机驱动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多电动机精确控制技术的推动下,在矿山、石油化工及轨道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四电动机双输入行星传动方案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 将常规平行轴单输入、单输出减速器更改为双输入、单输出行星齿轮传动,降低了电动机单机功率,缩小了减速器体积,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   (2) 各驱动单元的联接均采用柔性联接方式,即电动机与减速器间的棒销联轴器,减速器与小齿轮轴组的鼓形齿联轴器,使得各传动单元能够相对独立,减小了电动机和主机动态载荷对减速器的影响。   (3) 如图 3 所示,双输入、单输出行星减速器采用两级传动:第一级为双输入平行轴传动,将动力传递给二级太阳轮;第二级采用内齿圈输出,避免行星轮及行星转架不平衡力矩产生较大的动态载荷而影响齿轮及轴承寿命。   1. 输入小齿轮 2. 一级大齿轮 3. 二级行星齿轮 4. 二级太阳轮 5. 输出内齿圈 图 3 双输入行星减速器   (4) 双输入行星减速器输出内齿圈采用薄壁把合式结构,通过内齿圈与输出轴的弹性变形改善齿面接触,提高行星齿轮传动的均载性能。   (5) 根据 AGMA6114-A06 对磨机开式齿轮服务系数的最小要求,四电动机双输入行星传动受开式齿轮轴组承载能力的限制,单边最大传递功率建议不超过 12 MW,双边最大传递功率建议不超过 24 MW。 2.2 双电动机多点啮合齿轮传动   大型磨机双电动机多点啮合齿轮传动系统打破了常规磨机齿轮驱动形式 (见图 4),动力由输入小齿轮输入,输入小齿轮与两个一级大齿轮啮合进行功率分流,一级大齿轮与输出小齿轮轴通过扭力轴组联接,最后,两个输出小齿轮轴通过与大齿圈啮合实现功率合流和磨机驱动。该传动方案具有如下特点:   1. 输入小齿轮 2, 2′. 一级大齿轮 3, 3′. 输出小齿轮轴 4, 4′.  扭力轴组 图 4 多点啮合齿轮减速器   (1) 经对各传动单元的分析计算,该方案可实现大型磨机的驱动;   (2) 多点啮合齿轮箱采用平行轴功率分流传动方式,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3) 采用柔性支承瓦技术,安装维护方便,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可靠性;   (4) 采用扭力轴均载技术,解决了双路受载不均的问题;   (5) 多点啮合齿轮箱设计了多种弹性补偿机构,对零部件的加工误差、产品现场安装误差不敏感,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   (6) 电动机单机功率 12 MW,相对环形电动机,采购成本大幅度降低,技术成熟,维护方便;   (7) 传动系统取消了小齿轮轴组,缩短了传动链,提高了可靠性;   (8) 设置了力矩限制联轴器和闸控系统,可实现传动系统的过载保护和紧急制动;   (9) 双电动机双边多点啮合传动,传递功率大,具有较大的功率拓展性,保守估计双边传递功率可达 38 MW 以上。   综上所述,双电动机双边多点啮合传动具有良好的传动性能和可靠性,完全可以替代大型磨机环形电动机驱动方案,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及经济性。   3 加工要求   随着磨机的大型化,齿轮传动装置的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对齿轮传动装置的体积、质量、加工精度、关键零部件的机械性能及可靠性等,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故在关键零部件加工过程中需应用如下关键技术:   (1) 大型渗碳淬火齿轮精密加工技术,如 DIN 标 5 级精度齿轮的加工、齿面有效硬化层厚度均匀度控制及磨削缺陷的消除等;   (2) φ10 m 及以上开式齿圈高质量制造技术,如百吨级超重齿圈的铸造及机械加工、Q10~Q9 级(AGMA2000) 精度轮齿加工、开式齿圈机械加工残余应力及变形控制等;   (3) 齿轮材料热处理精细控制技术,如窄淬透带高性能齿轮钢冶炼、热处理残余应力的消除与变形控制、渗碳层的精确控制、齿轮和轴等零部件机械性能的精确控制等;   (4) 大型齿轮精密修形技术,如闭式齿轮全齿面磨齿修形、开式齿轮梳齿修形等;   (5) 大型焊接箱体变形控制技术等。   4 成本及经济性分析   针对 20 MW 级大型磨机驱动方案,以 φ12.2 m× 8.8 m 半自磨机为例,对四电动机双输入行星传动、双电动机多点啮合齿轮传动及环形电动机驱动方案进行成本分析,这 3 种传动方案的机械和电控液压系统配置及造价对比如表 2 所列。由表 2 可知,四电动机双输入行星传动造价最低,双电动机多点啮合齿轮传动造价居中,环形电动机驱动方案价格远高于前两种方案。 表 2 φ12.2 m×8.8 m 半自磨机驱动方案配置及造价对比   以上研究表明,四电动机双输入行星传动体积小,功率密度高,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采用双边异步电动机 + 减速器 + 开式齿轮副驱动方案,现场安装调试和日常维护技术成熟;但由于主减速器采用行星传动,一旦出现故障,需要返厂维修,故为保证可靠性,对其加工装配质量的要求较高。另外,受限于开式小齿轮轴组承载能力,经核算,该传动方案传递功率建议不超过 24 MW。 双电动机多点啮合传动的主减速器为功率分流平行轴传动,单边两点啮合,承载能力高;采用误差弹性补偿机构,对现场安装调试要求较低;大量采用滑动轴承,提高了支撑刚度和承载能力,保证了减速器的平稳可靠运行。另外主减速器结构简单,现场维修方便。   环形电动机驱动可根据磨机要求进行设计,实现大功率恒速、变速驱动,传动链短,理论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电动机转子和定子之间采用复杂的水和空气密封装置,需要专业的维护团队,电动机控制系统对环境要求较高,备件多,适用于资金充足、技术水平较高的用户。   5 结语   针对 20 MW 以上大型磨机传动系统,分别提出了四电动机双输入行星传动方案和双电动机多点啮合齿轮传动方案,并从传动原理、技术特点、加工难点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案均可实现 20 MW 以上大型磨机驱动,与环形电动机驱动相比,维护保养简单,技术成熟,可靠性高,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查看详情

Ф3.8m×13m开路水泥磨的技改措施

1970-01-01
我公司水泥粉磨采用辊压机+球磨机组成的开路联合粉磨系统,设计台时产量110t/h。自2010年投产以来,生产P·O42.5水泥实际台时产量仅为95t/h左右,最低只有80t/h,吨水泥电耗高达40kWh/t以上。 1 主机配置       该系统主机配置见表1。 表1 水泥系统的主机配置 2 存在问题   由于熟料是直接从库底经皮带机送入配料库,入磨熟料的温度较高,在夏季的生产过程中,水泥磨瓦温高,磨机经常跳停。故采取一系列的降温措施:1)在熟料上淋水;2)磨机筒体淋水;3)在油冷系统上增加冷却器;4)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加大磨内通风等,效果均不明显。最后,为了生产,把水泥磨的磨尾瓦温高磨机跳停报警值由65℃慢慢地分别放宽到70℃、72℃和75℃,还是不能连续生产,特别是在生产P·O52.5水泥时由于熟料温度高,且料耗也高,设备跳停的频率加大,几乎2h就跳停一次。在生产P·O42.5水泥时每班跳停1~2次。电耗等经济指标变的更差。设备连续跳停和吨水泥能耗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也严重制约着生产。 3 技改措施 3.1 三仓磨改为两仓磨   经多次考察并做筛余曲线和颗粒级配分析后决定,将磨机二、三仓合并,原一仓仓长3.7m,二仓仓长2.7m,三仓仓长6.1m,改造后一仓仓长3.7m,二仓仓长8.8m,同时调整研磨体平均球径及填充率,技改前后研磨体级配对比见表2。   表2 技改前后研磨体级配  此项技改效果较明显,生产P·O42.5水泥台时产量从105t/h增加到108t/h,80μm筛余从2.0%降到1.2%,磨机功率从2650kW左右下降至2450kW,比表面积从330m2/kg增加到340m2/kg。 3.2 辊压机改为双进料装置   经现场研究分析发现,辊压机入口进料装置只在一侧有调整闸阀,物料由称重仓喂入辊压机时,一部分料直接作用在了一个辊面上。为此,我们在辊压机入口加上双进料装置,使生料喂入两辊中间,从而提高辊压机的挤压效果,充分发挥辊压机的做功效率。 3.3 加高称重仓   为了稳定入辊压机的物料,防止产生离析,稳定辊压机的工作电流,我们又把水泥磨称重仓加高1m,称重仓仓重的控制由20t提高到25t,从而保证了辊压机的强制喂料。   这两项技改后,辊压机的电流提高2A左右。 3.4 V型选粉机导风叶片的调整   经摸索后发现,所有导风叶片全开时,即所有的叶片开度达到100%时,才能充分发挥V型选粉机的选粉效果,相同比表面积下台时产量提高1t/h左右,水泥磨能够很好地运行。 3.5 磨内出料篦板篦缝的改造   将出料篦板篦缝从6mm调整为3mm,并将靠近磨筒体的出料篦板篦缝焊死一部分,加大了磨尾通风量的控制,磨尾压力从原来的-50Pa调整为-500~    -400Pa,出磨气体温度从最高120℃下降到102℃,磨头溢料现象也随之消失。水泥磨瓦温高、水泥中石膏脱水等问题得到了缓解,进一步稳定了质量。 3.6 熟料率值的调整   调整前熟料三率值为:KH=0.90,n=2.65,P=1.4。后针对我公司的原燃材料,探索出了最佳的熟料配料方案:KH=0.905,n=2.7,P=1.33。此配比下,熟料的易磨性较好。同等条件下,物料易磨性好坏能影响台时产量5t/h左右。 3.7 熟料粒度的控制   结合熟料全分析,计算出合理的熟料液相量来调整配料方案,限定好窑内合理的热工制度,确保合适的熟料粒度。当辊压机喂料粒度均匀,粉状物料较少时,辊压机的做功效率较高(辊压机电流能控制在26~35A之间);与之相反,当粉状物料较多时,台时产量最多可能降低10t/h。  3.8 加强水泥磨的工艺管理   在摸索节能降耗期间,我公司逐渐完善了工艺管理制度,比如设备开停机、设备空运转和逢停必清等。通过工艺考核制度的落实,现各岗位已形成了良好的执行习惯,各种执行已经流程化,特别是针对工艺管理制度的执行,现在的生产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月内基本上没有故障停机。 3.9 助磨剂加入方式和计量装置的调整   助磨剂的加入由流入方式改喷入方式。采用自制喷头,并对喷头进行了合理定位,借助压缩空气,使助磨剂与压缩空气充分混合,及时地混入到磨内,使磨内的物料与助磨剂均匀地接触,避免出现局部助磨剂加入过多的现象,充分发挥助磨的作用。   2012年为了对助磨剂计量控制更精准,增加了助磨剂专门计量泵,采用DCS控制,操作员在中控室进行开、停和量的控制。中控室与现场在助磨剂的掺加方面配合不及时的现象也消失了。 4 技改效果   经过两年的尝试与技改,最终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2013年5月份生产P·O42.5水泥,月平均台时产量达到110t/h,比表面积控制(380±10)m2/kg,电耗降低到29kWh/t(包括线损),创造了我公司的历史最低电耗,设备也没有由于瓦温高跳停过。技改前后主要经济指标见表3。   表3 技改前后粉磨系统生产技术指标月平均值 水泥磨系统能连续生产,辊压机有了很好的做功效果,水泥磨综合电耗比原来下降了5kWh/t以上,质量也得到了稳定,水泥发货淡季企业也能充分进行避峰生产,并能科学使用混合材,合理降低水泥成本,提高企业综合效益。
查看详情

回转窑设备的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措施

1970-01-01
回转窑设备的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措施   一、温度指示误差大 故障原因:1.热电偶被物料糊住;2.热电偶被烧断。 处理措施:1.清理积料;2.更换热电偶。   二、压力指示偏低   故障原因:1.测压管被粉尘堵塞;2.旋风筒积料。 处理措施:1.用压缩空气吹扫测压管;2.用压缩空气吹扫旋风筒锥部。   三、跑生料   故障原因:1.窑尾温度下降过大,喂煤量过少;2.预热器塌料,生料涌入烧成带,窜出窑头;3.火头被生料压缩,窑头温度下降,窑头负压波动,窑电流下降,窑内发浑,篦下温度高,窑头、冷却机冒灰。 处理措施:1.减喂料,减窑速;2.当出现跑生料预兆时或跑生料前期,可适当加煤。当跑生料已成事实,窑头温度下降较大,宜适当减少喂料喂煤。待电流及烧成带温度呈上升趋势时,即可加料,提高窑速,加料幅度不宜过大。   四、清理结皮   故障原因:1.窑头正压太大;2.跑生料;3.冷却机堆雪人。 处理措施:1.放慢篦床速度,加大窑头抽风;2.减料、减煤、减风,大慢车;3.见冷却机“堆雪人”故障处理。   五、预热器塌料   故障原因:1.总排风量突然下降;2.锥体负压突然降低;3.窑尾温度下降幅度很大;4.窑头负压减小,呈正压。 处理措施:大塌料按跑生料故障处理,小塌料可适当增加窑头喂煤,或不作处理。   六、窑筒体温度低   故障原因:窑皮太厚。 处理措施:1.窑打快车;2.改变入窑生料率值,提高硅值,降低铝率。   七、窑体温度高 故障原因:1.掉窑皮;2.耐火砖薄;3.烧成带温度高;4.入窑生料率值不当,窑皮难挂;5.烧成带掉砖引起红窑。 处理措施:1.移动冷却风机,冷却高温区;2.调节喷煤管内外风改变火点,如筒体温度高于400℃还有上升趋势,停窑换砖;3.保证生料分解率,减轻窑头压力;4.提高铝率,提高烧成带温度,窑速、喂料量低一些;5.停窑补砖。   八、预热器锥体堵塞   故障原因:1.下料翻板阀长期窜风,下锥体结皮;2.分解炉煤粉未充分燃烧,物料粘性增大,逐步积于锥体,未及时清堵;3.锥体负压急剧减少,下料温度下降,出口温度上升。 处理措施:堵料已经发生按停窑顺序停窑,停窑四小时之内禁止用拉大风的方法处理堵料,人工捅堵。   九、上升烟道结皮   故障原因:1.原料中含有碱、氯、硫等有害成分;2.窑尾温度偏高;3.窑尾还原气氛严重;4.系统热工制度不稳定。 处理措施:1.清理结皮;2.定时使用空气炮;3.调整四级筒进分解炉的分料比例;4.防止窑内产生还原气氛;5.加强原燃材料预均化。   十、窑尾密封圈冒灰   故障原因:1.上升烟道结皮;2.窑尾斜坡积料;3.窑内物料填充率太高。 处理措施:1.清理结皮;2.清理斜坡积料;3.减少喂料或止料,加大窑速。   十一、托轮油壶温度高   故障原因:1.冷却水量不足;2.油路不畅。 处理措施:1.加大冷却水量;2.疏通油路。   十二、垮圈(掉窑皮)   故障原因:1.窑电流短时间内上升很快;2.窑内可见暗红窑皮;3.有可能出现局部高温。 处理措施:1.调整火焰高温点,使火焰顺畅,窑内热负压不要过高;2.适当降低窑速,待窑内正常时可缓慢恢复窑速;3.调整筒体冷却风机。
查看详情

鹏飞就用外循环立磨替代辊压机作预粉磨设备的改造实践

1970-01-01
江苏某水泥厂原有一套由120-45辊压机+SSF5000/1000打散机+Φ3.2m×13m球磨机组成的辊压机作预粉磨系统,球磨机为三仓磨(开路)。在磨制P·C32.5水泥时,产量在60t/h左右,粉磨系统电耗在34~36kWh/t。为了更进一步提产降耗、节能减排,该厂委托我公司进行技术设计改造,于2012年12月改造完成。本文对此次技改情况作简要介绍。 1 采用外循环立磨改造方案   该厂采用我公司开发的KVM22.3-P外循环立磨(磨内无选粉机)替代辊压机,并配套设计V型选粉机作为粉体分级装置,组成预粉磨系统。本立磨采取独立磨辊配套摇臂加压的方式施加压力,磨辊辊压采取高压设计,辊压是普通生料立磨的1.5倍以上,是内循环水泥立磨的1.3倍左右,磨盘采取高转速设计,是普通生料立磨磨盘转速的1.2~1.4倍,采用优化的沟槽形磨盘与轮胎形磨辊相结合的方式,以高效的挤压和剪切力实现物料的高效粉磨,采取机械限位技术和自动抬辊技术来保护立磨的磨盘和磨辊[1]。   改造后的系统主机配置及主要参数见表1,系统工艺流程见图1。该系统与其他立磨组成的联合粉磨系统相比,主要在于立磨本身的高效粉磨特殊设计,另外,选粉系统采取高料气比设计与操作(实际操作中V型选粉机的料气比达5.5m3/h),实现选粉系统的最大节能化,并控制合理的入球磨机物料粒度(确保最大颗粒小于1mm),并根据入磨物料的粒度分布对球磨机进行技术改造,达到系统提产降耗的目的。 2 球磨机磨内改造和级配调整   在球磨机前设置立磨预粉磨系统后,对球磨机进行相应的改造:将三仓磨改为两仓磨,一仓长度改为3.25m,剩余为二仓。原二仓与三仓之间的隔仓板去掉,一仓与二仓之间的隔仓板改为双层隔仓板,中间筛网缝隙设置为2mm,将隔仓板进料端的篦缝由20mm改为8mm左右。调整研磨体级配,调整前后的研磨体级配见表2和表3,总装载量由126t增加到133t。将原二仓的小阶梯衬板移到一仓,原三仓的波纹衬板用于二仓(二仓不够的波纹衬板补充采购)。 3 改造效果   经过我公司与厂方对运行参数的摸索,在控制合理的V型选粉机风量下,将入球磨机物料细度控制为:80μm筛余≤30%,0.3mm筛余≤10%,1mm筛余基本为0%。在保证入磨物料细度的前提下,调节立磨压力和挡料圈高度,以稳定立磨运行。经过近半个月的摸索和测定,使得KVM22.3-P预粉磨立磨运行稳定,振动值控制在1.2mm/s以下。改造后,系统产量稳定在100t/h以上,磨制P·O42.5水泥时台时产量最高可达115t/h,磨制P·C32.5水泥时台时产量最高可达125t/h。   由于将入磨物料控制得较细,V型选粉机控制用风较小,风机风门开度只有30%~38%,风机运行电流只有额定电流的40%~50%。立磨的运行压力在8.5~12MPa时,物料细粉量较多,实际消耗功率较为合理,一般运行功率在980~1 120kW,占装机功率的61%~70%;球磨机研磨体装载量在133t的情况下,运行功率在1 350~1 420kW左右,约占装机功率的84%~89%,系统在此工况下运行,立磨与球磨机均有富余能力,系统还有提产的可能,照顾到水泥细度与少掺熟料,产量没有继续提升运行。       考核运行期间,生产P·O42.5水泥时台时产量一直稳定在100t/h以上,平均台时产量104.7t/h,吨水泥电耗为26.9kWh/t,磨制的水泥比表面积在353m2/kg;生产P·C32.5水泥时台时产量一直稳定在110t/h以上,平均台时产量116.0t/h,吨水泥电耗为25.9kWh/t,磨制的水泥比表面积在390m2/kg。由于混合材中有10%以上的难磨物料(易磨性指数在45kWh/t以上),出磨水泥80μm筛余在3%~4%。   根据GB16780—2012《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改造后的粉磨系统磨制P·C32.5水泥和P·O42.5水泥时,系统电耗均达到能耗先进值。技改后系统磨制P·C32.5水泥(配比与改造前基本一致)。比改造前台时产量提高56t/h,电耗降低9.1kWh/t,达到了提产降耗、节能减排的目的。 4 需要说明的问题   对于易磨性较差的物料,开路球磨机很难控制出磨水泥细度,这是出磨水泥成品筛余偏大的主要原因,取易磨性较差的物料做小磨试验,粉磨120min,80μm筛余仍在15%以上;而熟料用试验小磨粉磨35min,80μm筛余就可到达1.5%以下。按P·C32.5水泥配料,取出立磨物料进行小磨试验,粉磨35min,80μm筛余仍在3.0%以上;将混合材中的难磨物料去掉,用煤矸石、废石、水渣和粉煤灰作为混合材来生产P·C32.5水泥,水泥产量稳定在100t/h以上,细度明显下降,80μm筛余在1.2%~2.0%之间,从侧面反映出易磨性相差较大的物料一起粉磨不合适,最好采取单独粉磨的方式。  
查看详情

回转窑压条频繁掉落的解决措施

1970-01-01
回转窑压条频繁掉落的解决措施 我公司提供的两条2000t/d熟料生产线,1号和2号分别于2007年12月和2008年8月投运,配套回转窑规格为Φ4.0×60m,三档支撑,轮带为浮动实实心矩形轮带,轮带两侧各焊有8块压条以限制轮带的轴向窜动。2014年3月发现2号线回转窑Ⅲ档轮带压条开始掉落,随后几个月压条掉落更加频繁,生产系统也因此频繁开停机,严重影响设备运转率。本文就回转窑压条频繁掉落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介绍解决措施。 1 原因 1.1轮带与筒体垫板间隙过大 我公司生产的回转窑采用浮动轮带支撑窑筒体,轮带是实心矩形断面活套套在筒体上,加固窑筒体,见图1。轮带与筒体之间均匀分布着32块垫板,避免轮带内表面与筒体外表面直接接触。图2为浮动轮带与垫板结构示意图。表1为Ⅲ档原垫板 的主要尺寸及块数。在回转窑运转过程中,筒体、轮带和垫板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表2为轮带内径与垫板外径之间的间隙,这样必然引起轮带与筒体垫板之间产生滚动和滑移。我公司生产的回转窑已运转仅年,垫板与轮带内圈均有不同程度的磨损,使轮带起不到加固筒体作用,造成筒体横截面变形增大,同时轮带和垫板之间产生很大滑移,已超过极限值,致使限制轮带轴向窜动的压条频繁被推掉。 1.2轮带内表面和垫板外表面的磨损较大 轮带内表面与垫板外表面之间为干摩擦,也就是轮带内表面与垫板外表面之间未加任何润滑剂,导致轮带内表面和垫板外表面之间未加任何润滑剂,导致轮带内表面和垫板外表面的磨损较大。 2解决措施 为解决回转窑压条频繁掉落的故障,必须恢复轮带内表面与垫板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使回转窑在运转过程中轮带刚好箍在筒体垫板上,降低垫板与轮带的磨损,如直接更换轮带与原垫板,不仅维修费用高,而且工程量大。公司采取增加垫板的厚度和使用轮带专用耐高温固体润滑剂以予解决。 2.1增加垫板的厚度 我们对2线三档轮带内径与垫板外径在筒体顶部的间隙进行测量,测量数据见表3 根据表3数据计算我公司2线回转窑三档轮带内表面与垫板外表面在顶部的间隙平均值为41.31mm,一半为20.66mm。由表2可以看出三档轮带内表面与垫板外表面的间隙范围为5mm,7mm,而三档原垫板的厚度为42mm。经计算,并考虑到垫板安装时存在一定的弧度,最后决定将垫板的厚度增加至59mm,长度和宽度保持不变。 2.2增加轮带专用耐高温固体润滑剂 为减轻轮带内表面与垫板的磨损,我在轮带内表面增加轮带专用耐高温固体润滑剂,这种润滑剂借助筒体表面的热度,将熔化的固体润滑成分留在滑动面上,见图3. 轮带内表面与垫板外表面的磨损减少,轮带滑移量的增加就会减缓,也就可以防止压条被轮带推掉,另外也延长轮带的垫板的使用寿命。 3结束语 更换加厚的垫板和使用轮带专用耐高温固体润滑剂后,回转窑压条掉落的现象至今未出现,保证了水泥厂的生产连续安全运行,除此之外还减缓了轮带内表面与垫板外表面的磨损,延长轮带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查看详情

鹏飞就中卸烘干磨、立磨和辊压机生料终粉磨方案比较

1970-01-01
引言 目前生料制备中有中卸烘干磨、立磨、辊压机3种方式。由于管磨机能耗较高(单位电耗22~26kwh/t),国内新建生产线大多采用立磨粉磨以节约能耗(单位电耗18kwht/t左右),但是立磨在维护、操作方面的难度又远远高于中卸磨。随着人们节能意识的提高,近几年辊压机作为一种新的生料制备方式而备受青睐。辊压机用于生料终粉磨,不但节能效果优于立磨,且操作和维护都较容易。以某水泥集团为例,在江西亚东及四川亚东均采用了辊压机终粉磨系统,单位电耗11.5kwh/t,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本文以2500t/d生产线为例,对中卸烘干磨、立磨和辊压机3种生料终粉磨方案进行比较。 1        3种生料终粉磨系统的工艺特点 1.1  中卸烘干磨系统        中卸烘干磨终粉磨生料工艺流程图见图1. 中卸烘干磨的电耗无法与立磨相比,但其对物料硬度的适应性较立磨强、运行可靠、烘干效果好、设备维护较简便。中卸烘干磨的投资低,维护及管理工作难度较小,设备运转率高,采用中卸烘干磨系统有利于发挥工厂的优势,缩短调试时间,尽快产生效益,便于生产管理。中卸烘干磨系统正常生产时操作较为简单,但是在调试初期非常容易发生出磨斜槽堵料等问题,需要在负荷试车的各个阶段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主要监控参数有:磨机主电动机电流、磨机差压、磨机进口负压、磨机风机电流、出磨斗式提升机电流、磨机出口温度和生料入库斗式提升机电流等。 1.2  立磨系统       立磨终粉磨生料工艺流程见图2. 立磨系统集粉磨、烘干、选粉等功能于一体,具有高效节能、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噪音低、工艺流程简单、工人劳动强度低和可露天布置的特点,是今年来在生料粉磨系统中获得了广泛采用的新型粉磨系统。其主要监控参数有:磨机差压、磨机振动值、料层厚度、张紧压力、磨机进口负压、磨机主电机电流、循环风机电流、外循环斗式提升机电流、磨机出口温度和生料入库斗式提升机电流等。运行操作过程中应当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每个参数所表征意义的前提下,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调控,立磨的调试是首次带负荷前需要烘磨、布料等,一旦正常时提高产量较易。 1.3  辊压机系统 辊压机终粉磨生料工艺流程图见图3. 相比于球磨机单点接触粉碎的粉磨原理,辊压机与立磨之所以节能,完全是由于采用料磨粉碎的原料,即物料是作为一层或一个料床得到粉碎,料床在高压下导致颗粒集体破碎、断裂。与立磨相比,辊压机的料床压强约为立磨的10倍,因此辊压机总的高压作用小,产生的细粉具有微裂纹,同时细粉颗粒形状均为针状或片状,生料易烧性更好。主要监控参数有:辊压机动/定辊压力、料饼厚度(左右辊缝)、辊压机动/定辊电动机电流、VSK选粉机进口和出口负压、循环风机电流、外循环斗式提升机电流、VSK选粉机入口温度和生料入库斗式提升机电流等。运行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辊压机上部小仓重的稳定,入辊压机的物料水分和粒度,当入辊压机的物料细粉含量过高时辊压机会急剧爆振,原材料中含有粘土时要注意其水分含量,塑性过高时易黏附辊面,造成挤压效果下降。 2   3种生料终粉磨系统的综合对比     3种生料终粉磨系统主机设备对比见表1,单位电耗、投资及技术经济分析见表2。 3  结束语     由表1和表2可看出,辊压机方案比中卸烘干磨方案投资高701万元,比立磨方案投资高89万元,但辊压机方案比中卸烘干磨方案系统电耗低11.6KWh/t比立磨方案系统电耗低5.7kwh/t,2500t/d生产线年消耗生料约130万吨,选用辊压机终粉磨生料,比选中卸烘干磨年节电1508元/kwh计,与选用中卸烘干磨相比年节电费用754万元,比选用立磨年节电费用370.5万元。当然具体选择哪种粉磨方案,要根据使用原材料的性质而定。根据我们多年的调试和生产经验,一般原材料易磨性好、水分较大的可考虑选用中卸烘干磨;易磨性差、水分适中的可以考虑选择辊压机终粉磨。
查看详情